SDGs項次 | 工作項目 | 負責單位 |
SDGs目標1 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|
一、學程(課程)設計:助人專業學程。 二、學生輔導及就業:小藍鵲計畫。 三、在地實踐:本校深耕樂水部落、英士部落,提供人才培訓資源,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,讓每一個人都有好工作之目標。 四、打造智慧校園、推動網路平權、全校無線網路覆蓋率90%以上。 五、打造雲端電腦教室、推動軟體使用平權。 六、建置自主學習區、人人有電腦可用:圖書館二樓自主學習區提供35台電腦供教職員工生自主使用本校之授權軟體及上網查詢資料。 七、各類獎助學金:書卷獎獎學金、佛學菁英獎學金、學士班優秀學生獎學金、碩士班優秀學生獎學金、繁星入學獎學金、馬來西亞獎學金、研究生獎學金、胡瀚文紀念獎學金、佛教學系學士班優秀學生獎學金、楊梓濱紀念獎學金、謝劍老師紀念獎學金、圍棋隊學生獎學金、佛光助學金、弱勢學生生活助學金、弱勢學生住宿助學金、清寒助學金、急難助學金、女子籃球隊學生助學金、社團公共服務助學金、研究生助學金、繁星入學助學金、鹹菜會助學金、梅曉珮紀念助學金、工讀助學金、原住民族獎助學金、公共服務獎助金、林呂德文三好公益助學金、蔡衍明愛心基金會、學習成長助學金。 |
教務處 研發處 圖資處 學務處 |
SDGs目標2 確保糧食安全,消除飢餓,促進永續農業 |
一、鹹菜會:本校教職員捐款以及校外人士捐款,提供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校園溫馨惜福餐券及生活支持,學生在校園吃飯只需要負擔少部分,差額由鹹菜會助學金支付,且學生若有生活困難,只需填寫申請表,每月提供3千元予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。 二、學生社團社區服務義煮活動。 |
學務處 |
SDGs目標3 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|
一、學程(課程)設計:助人專業學程、綠色休閒餐飲學程。 二、教師研究:本校推動特色研究計畫以及學術社群補助,協力發展人間佛教研究、智慧生活科技研究、宜蘭學研究、書院人文精神研究、社會責任計畫相關研究作為本校特色。 三、生命教育:本校以三生教育作為教育目標,以生命關懷為基底,結合108年教育部12年國教所制定之生命教育五大面向,本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動以「健康福祉」、「群己關係」、「環境保護」三大主題作為主軸。 四、在地實踐:本校為促進樂齡族群的學習,特與宜蘭縣政府辦理高齡生活大學、並爭取教育部樂齡大學計畫。 五、學生社團辦理交通安全宣導及資安宣導。 |
教務處 研發處 學務處 |
SDGs目標4 確保有教無類、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,及提倡終身學習 |
一、教師教學:「教師專業知能研習-雲水雅會」、「因材施教實驗課程補助」、「數位化教學補助」、「雙語授課實施補助」、「教師專業成長社群補助」、「教學獎助生(TA)制度」、「教學優良教師遴選」、「教學意見調查」、「教師評鑑」。 二、在地實踐:本校為促進樂齡族群的學習,特與宜蘭縣政府辦理高齡生活大學、並爭取教育部樂齡大學計畫。 三、雲水書車關懷偏鄉國小教育:本校透過「雲水書車」提供宜蘭地區小學生課外的閱讀資源,鼓勵充實自我。 四、預警輔導:為提高教學品質,強化學生學科能力並改善學習成效,對學習低落學生實施學習預警暨輔導作業。 五、教職員進修:為促進教職員終身學習,強化行政及教學品質,訂定「行政人員外送訓練」、「教職員學位進修」、「教師國外研究與講學」、「教授休假研究」。 |
教務處 研發處 圖資處 人事室 |
SDGs目標5 實現性別平等,並賦予婦女權力 |
一、生命教育:本校以三生教育作為教育目標,以生命關懷為基底,結合108年教育部12年國教所制定之生命教育五大面向,本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動以「健康福祉」、「群己關係」、「環境保護」三大主題作為主軸。 二、本校建置性別友善廁所、友善宿舍,營造性別平等友善校園環境。 三、本校相關會議,皆有任一性別委員比例之保障,譬如:職工人事評議委員會、職工申訴評議委員會、教師評審委員會、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、性騷擾申訴委員會、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等。 |
學務處 人事室 |
SDGs目標6 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、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|
一、綠色大學永續校園:本校追求永續校園,落實聯合國SDGs相關指標政策,設定111年綠色大學世界排名150名內,112年130名內。 二、雨水、山泉水蓄集、提高用水效率:本校利用宜蘭氣候多雨及林美山山勢之便,校內安裝山泉水設備,蒐集雨水與山泉水,用來灌溉植物及衛生用水,解決決水資源短缺,減緩面臨缺水問題,確保永續的淡水得以善加利用。 三、污水處理廠:透過減少污染、消除傾倒廢物、減少危險化學物質與材料釋放等方式改善水質,將未處理廢水的比例減半,並提高全球水資源回收率與安全再利用率。 四、餐飲衛生:配合教育部大專校院餐飲衛生輔導,加強本校餐飲衛生管理,營養師檢查校內餐廳餐飲衛生,俾保障教職員工生餐飲衛生安全權益。 |
總務處 學務處 |
SDGs目標7 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、可靠、永續及現代的能源 |
一、學程(課程)設計:綠色休閒餐飲學程、樂活產品設計與管理學程。 |
教務處 |
SDGs目標8 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,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|
一、學程(課程)設計:服務業經營管理學程。 二、學生輔導及就業:學生生職涯就業輔導。 三、在地實踐:本校深耕樂水部落、英士部落,提供人才培訓資源,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,讓每一個人都有好工作之目標。 四、資源教室畢業生轉銜會議:評估確認學生所需要的就業輔導內容,未來轉銜服務單位,提供應屆畢業生開始就業前置準備作業。 |
教務處 研發處 學務處 |
SDGs目標9 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,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,並加速創新 |
一、學程(課程)設計:社會創新與治理學程、科技創新與創意實踐學程、樂活產品設計與管理學程、服務業經營管理學程。 |
教務處 |
SDGs目標10 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|
一、學程(課程)設計:助人專業學程。 二、跨國移動力:本校推動所有學生,包含本地生、僑生、陸生、外籍生,赴外交換、修讀雙學位、實習等機會均等;華語生增加校外文化交流促進華語能力學用並進,更肩負國際村和平無國界使命。 三、學生輔導及就業:小藍鵲計畫。 四、原住民族學生關懷: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。 五、學生社團辦理教育優先、帶動中小學活動、國際志工服務等。 六、身心障礙學生職涯輔導規劃:提供一對一職涯諮詢服務、辦理職涯講座及企業參訪等。 |
教務處 國際處 學務處 |
SDGs目標11 建構具包容、安全、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|
一、教師研究:本校推動特色研究計畫以及學術社群補助,協力發展人間佛教研究、智慧生活科技研究、宜蘭學研究、書院人文精神研究、社會責任計畫相關研究作為本校特色。 二、與林美村共同發展環境永續和資源再利用:宿舍無主腳踏車交由林美村村長回收利用。 |
研發處 學務處 |
SDGs目標12 促進綠色經濟,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|
一、學程(課程)設計:綠色休閒餐飲學程、樂活產品設計與管理學程。 二、綠色大學永續校園:本校追求永續校園,落實聯合國SDGs相關指標政策,設定111年綠色大學世界排名150名內,112年130名內。 |
教務處 總務處 |
SDGs目標13 完備減緩調適行動,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|
一、綠色大學永續校園:本校追求永續校園,落實聯合國SDGs相關指標政策,設定111年綠色大學世界排名150名內,112年130名內。 二、學務處協助總務處推動綠色大學永續校園,每年持續配合社會企業資源,推動學生校園植樹活動,預估每年以50位到100位學生為目標,配合永續大學環境教育課程,持續推動師生校園植樹活動。 |
總務處 學務處 |
SDGs目標14 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,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|
一、生命教育:本校以三生教育作為教育目標,以生命關懷為基底,結合108年教育部12年國教所制定之生命教育五大面向,本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動以「健康福祉」、「群己關係」、「環境保護」三大主題作為主軸。 二、學生社團辦理推廣環境永續活動。 |
學務處 |
SDGs目標15 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,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|
一、生命教育:本校以三生教育作為教育目標,以生命關懷為基底,結合108年教育部12年國教所制定之生命教育五大面向,本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動以「健康福祉」、「群己關係」、「環境保護」三大主題作為主軸。 二、綠色大學永續校園:本校追求永續校園,落實聯合國SDGs相關指標政策,設定111年綠色大學世界排名150名內,112年130名內。 三、學生社團辦理推廣環境永續活動。 |
學務處 總務處 |
SDGs目標16 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,確保司法平等,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|
一、生命教育:本校以三生教育作為教育目標,以生命關懷為基底,結合108年教育部12年國教所制定之生命教育五大面向,本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動以「健康福祉」、「群己關係」、「環境保護」三大主題作為主軸。 二、學生社團辦理學生自治三合一選舉 三、實施內部稽核與追蹤:本校每學年執行三項專案稽核與四項計畫稽核,並將各項稽核報告及學年度追蹤報告送校長核閱後,副本陳送監察人查閱,各項稽核計畫與報告,公開呈現於研究發展處網站「內部稽核」專區供參。 四、推動全校各單位執行校務議題研究分析,作為校務改善、規劃執行之策略,並於校務發展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,將報告內容於網頁公告周知。 |
學務處 研發處 |
SDGs目標17 建立多元夥伴關係,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|
一、學程(課程)設計:助人專業學程。 二、教師研究:本校推動特色研究計畫以及學術社群補助,協力發展人間佛教研究、智慧生活科技研究、宜蘭學研究、書院人文精神研究、社會責任計畫相關研究作為本校特色。 三、跨國移動力:本校持續推動姐妹校簽訂及國際學術合作交流,華語中心增進與邦交國互動機會等,朝永續發展目標邁進。 四、與宜蘭三民村、玉光村、白鵝村建立在地連結,至當地進行專業服務與交流,朝永續發展邁進。 五、與蔡衍明基金會至宜蘭當地社區發放慰問金及慰問品。 六、與北區大專校院社團策略聯盟。 七、佛光大學與救國團簽署多元合作備忘錄。 八、佛光大學學生社團與33間國中小學生合作。 |
教務處 研發處 國際處 學務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