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校自99學年度起推動內部控制制度,於100年3月完成制訂內部控制制度手冊,經董事會審查通過,並報請教育部核備。內部控制制度手冊內容包含人事事項、財務事項、營運事項(包含教學事項、學生事項、總務事項、研究發展事項、產學合作事項、國際交流及合作事項、資訊處理事項及其他營運事項)等之作業程序、控制重點、使用表單、依據及相關文件。
•內部控制文件,詳見「113學年度 行政單位內控作業手冊」。
•近3年內部控制文件修訂,詳見「111學年度」、「112學年度」、「113學年度」。
表:111~113學年行政單位內控修正項與風險變化數據
表:111~113學年行政單位內控項目數與中高風險比例
單位 | 111學年 | 112學年 | 113學年 | ||||||
中高風險比例 | 高風險比例 | 項目數 | 中高風險比例 | 高風險比例 | 項目數 | 中高風險比例 | 高風險比例 | 項目數 | |
教務處 | 53% | 3% | 40 | 54% | 3% | 39 | 55% | 3% | 38 |
學務處 | 42% | 0% | 36 | 39% | 0% | 36 | 40% | 0% | 35 |
總務處 | 48% | 3% | 29 | 48% | 3% | 29 | 48% | 3% | 29 |
招生處 | 100% | 0% | 5 | 100% | 0% | 5 | 100% | 0% | 5 |
研發處 | 17% | 0% | 12 | 17% | 0% | 12 | 23% | 0% | 13 |
國際處 | 57% | 0% | 7 | 50% | 0% | 6 | 50% | 0% | 6 |
圖資處 | 41% | 5% | 37 | 39% | 5% | 38 | 41% | 5% | 37 |
人事室 | 48% | 0% | 21 | 48% | 0% | 21 | 48% | 0% | 21 |
會計室 | 50% | 0% | 16 | 50% | 0% | 16 | 50% | 0% | 16 |
秘書室 | 45% | 0% | 11 | 56% | 0% | 9 | 63% | 0% | 8 |
通委會 | 20% | 20% | 5 | 20% | 0% | 5 | 20% | 0% | 5 |
一、「內控項目多」113學年有教務處38項、學務處35項、總務處29項、圖資處37項,亦代表以下幾點:
1.業務內容廣泛或作業流程繁雜
2.潛在風險點多,需要較多控管措施
3.單位重視風險管理與制度建置
4.單位人力或資源負擔較重
結論:
1.正面角度:該單位內控項目較多,顯示其業務範疇廣泛,作業流程需較多環節控管,以降低風險並符合法規要求。
2.風險提醒角度:內控項目數量較多,若未適當配置人力與資源,可能影響制度執行成效,建議定期檢視控管重點與整合流程,以提升效率與風險控管品質。
圖:111~113學年行政單位內控項目數量
二、「內控高風險比例多」113學年有教務處2.6%、總務處3.4%、圖資處5.4%,亦代表以下幾點:
1.作業複雜性高,容易產生錯誤或舞弊:有些業務本身就涉及大量資金、機密資料或判斷彈性大(如採購、財務、庫存管理),這些業務本質上風險較高,因此也容易被列為高風險項目。
2.過往發生過異常事件或稽核缺失:如果該單位歷年來在稽核中常有缺失,或曾發生過弊案、誤報等情況,也會提高該項目未來的風險評等。
3.監督與分權機制不足:當職權過度集中、缺乏監督機制(如缺少查核、職務未輪調、人員關係密切等),也會被列為高風險。
結論,定期檢討:
1.強化內控制度設計與執行:包含制定SOP、落實權責分離。
2.提高管理層重視與資源投入:例如增加查核頻率、加強教育訓練。
3.定期自評與風險重新評估:主動修正流程與控管重點。
圖:111~113學年行政單位內控項目佔「中高風險比例」,外圈113學年、中圈112學年、內圈111學年
圖:111~113學年行政單位內控項目佔「高風險比例」,外圈113學年、中圈112學年、內圈111學年
三、本校採以PDCA(Plan-Do-Check-Act)執行內部控制修訂作業,除了以PDCA循環做自我檢視並尋求改善之道外,亦更能清楚讓利害關係人充分理解校務治理的狀況。
表:學年內部控制修訂作業規畫表
時間 | 內控執行作業 |
5月15日~7月15日 | 本校內部控制制度係依據教育部「學校財團法人及所設私立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實施辦法」,每學年由教學與行政單位資深教職同仁組成內控小組委員。 |
7月15日~10月15日 | 各行政一級單位依前學年的法規修正及現況、內稽委員實地稽核之建議,以及每年監察人審閱意見三個部份,進行內控文件之修正,即調整內控SOP、風險評估及控制重點。 |
10月15日~12月31日 | 召開內控會議檢討「監察人及稽核委員之審查意見、各項內控文件之風險評估、作業流程是否有法源依據、控制重點是否適當」。規劃2~3次內控會議進行討論。
第1次會議,報告監察人意見、內稽建議及各單位修改項目,為落實內控作業,內控委員分工檢核各單位內控文件。 第2、3次會議,提入內控委員檢核意見,並請業務單位做簡要回應說明,為有效達到會議目的,針對爭議的部分進行討論。 |
次年1~3月 | 內控文件經內控會議審議後,請業務單位配合修正,後續由秘書室製作內部控制手冊簽請校長核閱;並將副本交付各監察人查閱。另傳送給研發處辦理內稽作業。 |